“327”是一个国债的产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9.5%加保值贴息。
327国债期货事件经过【详细解读】
“327”是一个国债的产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9.5%加保值贴息。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成为了当年最为热门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发的327案,也成为了所谓中国证券史上的“巴林事件”,英国金融时报则将1995年2月23日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解释:327是国债代号,并不是案发当日,出事的那天是1995年的2月23日)
缘起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开放了国债期货交易试点,采用国际惯例,实行保证金制度,虽然大大的高出了1%的国际标准,但2.5%的保证金制度仍然把可交易量扩大到了40倍,有效的提高了国债期货产品的流动性。
由于期货价格主要取决于相应现货价格预期。因此,影响现货价格的因素也就成了期货市场的炒作题材。
影响1992年三年期国债现券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基础价格:92(3)现券的票面利率为9.5%,如果不计保值和贴息,到期本息之和为128.50元。
保值贴补率:92(3)现券从1993年7月11日起实行保值,因而,其中1995年7月份到期兑付时的保值贴补率的高低,影响着92(3)现券的实际价值。
贴息问题:1993年7月1日,人民币三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上调至12.24%,这与92(3)现券的票面利率拉出了2.74个百分点的利差,而1994年7月10日财政部发布的公告仅仅规定了92(3)等国债品种将与居民储蓄存款一样享受保值贴补,并未说明92(3)现券是否将随着储蓄利率的提高进行同步调整。因此,92(3)现券是否加息成为市场一大悬念,直接影响92(3)现券的到期价值。
1995年新券流通量的多寡也直接影响到92(3)期券的炒作,由于上海证交所采用混合交易的制度,如果新券流通量大,且能成为混合交收的基础券种,那么,空方将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市场将有利于空方,如果相反,则对多方有利。 这些价格的不确定因素,为92(3)国债期货的炒作提供了空间。
发展
1995年时,国家宏观调控提出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措施,到1994年底、1995年初的时段,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2.5%左右。众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根据这些数据,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因此当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辽宁国发集团,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
而另外一边,1995年的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隶属于财政部,有理由认为,它当时已经知道财政部将上调保值贴息率。因此,中经开成为了多头主力。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空头判断彻底错误。当日,中经开率领多方借利好大肆买入,将价格推到了151.98元。随后辽国发的高岭、高原兄弟在形势对空头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由空翻多,将其50万口做空单迅速平仓,反手买入50万口做多,“327”国债在1分钟内涨了2元。这对于万国证券意味着一个沉重打击——60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管金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收盘前八分钟时,做出避免巨额亏损的疯狂举措:大举透支卖出国债期货,做空国债。下午四点二十二,在手头并没有足够保证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发难,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而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0亿元。当日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并且由于时间仓促,多方根本没有来得及有所反应,使得这次激烈的多空绞杀终于以万国证券盈利而告终。而另一方面,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则出现了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
1995年2月23日晚上十点,上交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1995年2月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这也就是说当日收盘前8分钟内空头的所有卖单无效,“327”产品兑付价由会员协议确定。上交所的这一决定,使万国证券的尾盘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万国亏损56亿人民币,濒临破产。
1995年2月24日,上交所发出《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就国债期货交易的监管问题作出六项规定,即:
从1995年2月24日起,对国债期货交易实行涨跌停板制度;
严格加强最高持仓合约限额的管理工作;
切实建立客户持仓限额的规定;
严禁会员公司之间相互借用仓位;
对持仓限额使用结构实行控制; 严格国债期货资金使用管理。同时,为了维持市场稳定,开办了协议平仓专场。
尾声
1995年3月份全国“两会”召开了之际,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官员出身的著名经济学家戴园晨闭口不提中经开涉嫌内幕交易和违规操作以及财政部违背市场规律和经济学原理极度损害国家利益的巨额贴息,要求对万国的迫不得已的违规予以严肃的查处。
自两会后,有关327的舆论一边倒地激愤、非理智、情绪化地声讨万国证券的狂妄和违规,诟病上交所和上海市政府为做大市场交易量而放松监管。
1995年4月,管金生辞职。挂职两个月后,其经济犯罪问题开始败露。1995年5月19日,管金生在海南被捕,罪名为贪污、挪用公款40余万元。
在管金生被捕后,《上海证券报》才敢在1995年5月24日发表同为经济学家的李扬(后任中科院副院长)的访谈。访谈中引导大众从情绪化的声讨转移到对现象的本质进行深层次的讨论、研究和体制改革中
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当时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发出《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开市仅两年零六个月的国债期货无奈地划上了句号。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1995年9月20日,国家监察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都公布了对“327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决定说,“这次事件是一起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过快、交易所监管不严和风险控制滞后的情况下,由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辽宁国发(集团)公司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决定认为,上海证交所对市场存在过度投机带来的风险估计严重不足,交易规则不完善,风险控制滞后,监督管理不严,致使在短短几个月内屡次发生严重违规交易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在国内外造成极坏的影响。经过四个多月深入调查取证,监察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根据有关法规,对有关责任人分别做出了开除公职、撤消行政领导等纪律处分和调离、免职等组织处分,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违反规定的证券机构进行经济处罚。
而1995年8月发生的长虹转配股事件和2001年的银广夏事件使得中经开走了一个下降通道。信托业务、房地产投资都不景气,而证券的承销业务又往往因为恶性竞争变得几乎无利可图。1997年,中经开对外支付几次出现危机,78亿元债台高筑。2000年6月,中经开经由国务院批准,成为清理整顿后首批确定保留并移交中央金融工委管理的中央级信托投资公司之一。公司将实业投资剥离给中经投公司,信贷资产已委托给资产管理总部继续清收
http://www.qh10.cn/gz/1949.html以上就是有关327国债期货事件经过【详细解读】的解读,您有任何关于期货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都可咨询在线人工客服。
相关评论
来自荣成 郭熵的客户评价:
刚开始了解期货的时候,朋友推荐我到十三财经站来学习和期货相关的知识,当时也没在意,想着百度上什么平台找不到,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干嘛非要到这个网站,结果后来就被打脸了,其他平台也找了好多,但里面的知识都不全面,最令人难受的是其他网站的客服我已咨询相关期货问题的时候就说加微信留联系方式,加微信留联系方式都没啥,现在的网站都是这样,但是加了微信留了联系方式也没有解决我的问题。最后我就到朋友介绍的网站看了看。
相比之下十三财经网站就不一样了,他一开始也是让我留了联系方式,加上之后它不仅解决了我的疑问,还给我的投资提供了相应的建议,最最要的是他们的一对一服务。所以建议刚开始了解期货的朋友一定要来十三财经网学习学习。
百问百答 来自贵阳 的客户评价:
咱们做期货生意,所要重视的重心,无非是要在作物规律上愈加深化一些。为什么咱们古代的农业比起其它国家和地区要发达?为什么咱们能创造出强有力、延绵不断的文明?首要仍是咱们着重精耕细作,在靠天吃饭的一起,也考究农时,也重视灌溉、施肥等,总结起来咱们是考究规律的,考究道理的。一个不做期货的只知道丰盈会跌落,减产会上涨。这是日子常识,但咱们做生意的要这么以为吗?当然不能!我之前说过要反对本本主义,没有什么东西是写在纸上一层不变的。
百问百答 来自潍坊 的客户评价:
我单纯的分享下我的心得,如果你对期货一无所知但你需要沉下心继续学习。 推荐几部期货入门电影:《监守自盗》、《屋内聪明人》、《圆周率》、《锅炉房》、《大而不倒》。另外书籍《系统学习期货交易知识》、《日本蜡烛图技术》、《短线交易秘诀》、《期货市场教程》、《专业投机原理》等书籍,都很好的对进行了K线图讲解,对于小白来说,可以让你从思维到操作有巨大进步的提升。
如果这些你都没有耐心看完的话,我建议看看这个百问百答知识很全面 也很基础 能解决实际问题